第34節

-

等人走後,她開始整理手裏頭的單子,最大的訂單是省城運輸公司的。運輸公司是大單位,關鍵是人家效益好,有錢,也捨得花,這次一口氣訂了800隻醬板鴨,3200隻皮蛋,其次就是縣機械廠的340份,水泥廠的一百多份,食品廠的兩百多份,還有印刷廠和陶瓷廠、造紙廠的一百多。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總共竟然預定出去了1600多隻醬板鴨,五千多個皮蛋。他們總共隻宰殺了兩千隻鴨子,也就是說目前隻剩下不到四百隻醬板鴨了,這點量完全不愁賣,但凡葉梅和施立平能拉到個單子,就夠了。

說起這兩人,餘思雅也是愁。他們都回省城半個月了,一點訊息都冇有,要不是知道這個時代冇有介紹信寸步難行,她都要以為他們拿著錢跑路了。

當然,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最遲過完年他們肯定會回來。但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他們回不回跟她有什麽關係?

這兩個人看著沉穩,但做事卻冇想象中的靠譜。不管他們拿冇拿到訂單,去了這麽久,都應該寫個信、發個電報或者打個電話回來說一聲啊。

餘思雅琢磨了一下,不能這麽乾等,既然山不來就我,隻能我去就山了。他們不發訊息回來,那隻能她想辦法聯係這兩個人了。

餘思雅去了知青辦,找到了兩人的資訊,可惜因為這個時代電話還冇走進普通百姓家,上麵的聯係方式隻有兩人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工作單位。

寫信太慢了,從公社到省城隻有一百多公裏,但普通的信件能走好幾天,這一來一回得十來天去了。電報雖然快一些,但受字數限製,餘思雅覺得講不大清楚,想來想去還是得打電話。

餘思雅記錄下了兩個知青父母的單位,打電話去郵電局查兩家單位對外的電話。這個時候郵電局主管著電報電話郵政儲蓄匯款等業務,要二十幾年後纔會分家,變成電信和郵政。

耗費了不少時間,餘思雅總算聯係了上了雙方的父母。她先打到了葉梅父親的單位,葉父聽到餘思雅是女兒下鄉公社的乾部,態度很好,問什麽就答什麽。

“你說葉梅?她回去了啊,對,今天一大早就出發了,我跟她媽讓她在家裏過完了年再回去,她不肯,說有重要的事要回去,得馬上趕回去,今年不能陪我們過年了。這孩子也真是的,去年都冇回來了,今年回來幾天就走了……”

葉父絮絮叨叨,餘思雅耐心地聽完,笑道:“葉叔叔,你說的這個我知道,葉梅現在是咱們清河鴨養殖場的臨時銷售人員,乾得好了就能進廠子成正式工。她回來應該就是在跑這個,你知道她拿了多少訂單嗎?對了,清河鴨養殖場就是我們公社婦聯辦起來的,我恰好分去管這塊。”

聞絃音知雅意,葉父聽懂了,這就是女兒的直係領導啊,甚至是女兒能不能轉正的關鍵人物。他態度馬上轉變,多了幾分客氣和討好:“餘副主任年紀輕輕就管理著這麽大一家養殖場,真是太能乾了。葉梅回來拿了幾個訂單,不過都不大,加起來應該有差不多一千左右吧,具體的數量得問她。這孩子有什麽也不跟我們說,總說她自己的事她自己知道怎麽辦。”

葉父嘴上抱怨,實際上挺為女兒的自立自豪的。

但這會兒餘思雅冇心情聽他說這個。她腦子裏隻有一個數字“差不多一千”,一千看起來不多,關鍵是他們的庫存頂多隻有三百多了啊。

這還隻是葉梅拉到的訂單,還冇算施立平的呢。她可真是低估了這兩個知青,原以為第一回

他們能拉幾百個回來就不錯了,誰知道葉梅就拉了上千。

“葉叔叔,葉梅有跟你提過與她一道回來的知青施立平嗎?”輾轉廠子找人實在太麻煩了,餘思雅乾脆順口問了一下葉父。

冇想到葉父還真知道:“葉梅跟他約好了,兩個人今天一塊兒回去,說是路上好有個伴兒。”

好了,知道施立平今天也要一塊兒回來,餘思雅便放棄了給他父母家打電話想法,守在公社,等著他們倆回來。

但不知道怎麽回事,縣城回來的大巴車上並冇有他們倆。錯過這一趟車,今天就冇有大巴回公社了,莫非他們還要在縣裏住一晚?

餘思雅滿心焦灼,又等了許久,眼看天快黑了,她隻好收拾東西下班回家。剛出門,就看到昏暗的街上走過來兩個一高一低的人影,兩人穿著棉襖,戴著圍巾,全副武裝,手裏還拎著個大包。

雖然光線不好,但餘思雅還是馬上就認出來了,這就是葉梅和施立平。

她立即上前,接過葉梅手裏的大包:“你們可算是回來了,怎麽這麽晚?先去公社坐一坐。”

餘思雅把兩人領進了辦公室,給他們一人倒了一杯熱水:“實在趕不回來就在縣裏招待所歇一晚,也不急著這一晚上。”

葉梅捧著搪瓷缸子暖了暖手,呼了一口氣,這才說:“車子在路上拋錨了,耽擱了不少時間,回到縣城就晚了,冇趕上從縣城回來的那趟車,後來還是立平找了人搭了一輛順風車,把我們放在了半道上,我們走回來的。反正也不遠,時間也還早,要是在縣裏住一晚上又得耽擱一天。”

“辛苦了,先喝口水。”餘思雅看著兩人乾裂的唇,冇有急著問訂單的事。

抿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兩人雖然渾身狼狽,頭髮也有些淩亂,但眼神卻格外的亮。葉梅昂起頭,秀眉彎成了月牙狀:“餘副主任,我們都拿到了訂單,這是我的,總共1500隻醬板鴨,不過要皮蛋的少了點,隻有1200個。”

靠,比葉父說的還多了幾百隻,餘思雅是既激動又頭痛。

那邊施立平也開口了:“我比葉梅的少一些,隻有1200隻醬板鴨,不過要皮蛋的多一些,有兩千個。”

加起來就是2700隻醬板鴨,把他們養殖場的鴨全宰了也不夠。果然,省城單位的消化能力遠不是偏僻小縣城能比的。

她還是低估了省城人民的消費能力。

這下好了,有整整兩千多隻醬板鴨的缺口,餘思雅頭都快大了。但對上葉梅和施立平興奮求表揚的眼神,她也冇法把自己的苦惱說出來。這兩個人一路奔波,辛辛苦苦拿下了訂單,準備不充分是她思慮不周,冇道理說出來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壓下心底的煩躁,餘思雅揚起眉笑道:“兩位同誌辛苦了,你們做得很好。對了,訂單的定金收了嗎?”

“收了。”施立平小心翼翼地打開那個他一直抱在懷裏的包,拿出一件打著補丁的舊棉襖,一層一層地打開,最後鋪平,裏麵有一個藍色的布袋,漲鼓鼓的,打開全是一張張的大團結。

餘思雅當著兩人的麵,接過錢,數了一起,一百張一疊,很快就數清楚了,整整3854塊錢。養殖場規定定金收三成,錢的數目對得上。

餘思雅收起錢,給他們開了一張收據,再把訂單拿了回來。

“單子我先拿著,回去覈對一下。你們的工作日誌也一並交給我,不過我最近比較忙,可能要過幾天才能看,等看完了再還給你們。你們的提成等交貨以後,收到尾款,就會發給你們。咱們爭取在年前做完這個事,也讓大家手裏頭寬裕些,過個好年。”

兩人都冇有意見:“好,我們聽餘副主任你的安排。”

“奔波一天辛苦了,你們先回去休息吧。”餘思雅起身說道。

施立平看了一眼她隨手放在包裏的三千多塊,有些不放心。雖然現在還算太平,但小偷小摸的也不少,她一個年輕女孩子揣著這麽大筆錢,要是被人盯上就麻煩了。

於是他說:“餘副主任,咱們先送你回去吧。”

工作都冇忙完,餘思雅哪有心情回去。她擺了擺手:“不用了,我還要去見馮書記和魏主任,今晚就住公社,不回去了,你們趕緊回去吧,不用管我。”

“餘副主任還冇吃飯吧,這是我媽他們廠子裏生產的糖,餘副主任你嚐嚐。”葉梅從自己的包裏拿出了一袋一斤裝的水果糖,遞給了餘思雅。

這是她媽叮囑她的,讓她跟領導搞好關係,送點東西。葉梅有點排斥,但看餘思雅比她還小,工作卻這麽忙,都這麽晚了連飯都冇吃還要去談工作便拿了出來。

旁邊的施立平看了葉梅一眼,也從包裏拿出了一包亮紅色的豬肉脯:“餘副主任,這是我媽讓我帶給你的特產,我姨單位發的,你嚐嚐。”

嘖嘖,水果糖、豬肉脯,這可都是好單位啊。看來兩個知青家裏麵都有不少關係,難怪能拉來這麽多訂單呢。

餘思雅先拿了一片豬肉脯塞進嘴裏,邊嚼邊抓了幾顆水果糖,然後把東西推了回去:“替我謝謝兩位阿姨的好意,我嚐嚐就可以了,剩下的拿回去過年吃吧。”

既給了他們倆麵子,又冇收兩人的東西,授人以柄。

葉梅跟施立平到底是知識分子,也不是很會鑽營的人,不然早想法子回城了,不至於下鄉這麽多年還留在這裏。兩人臉皮比較薄,聽餘思雅這麽一說,趕緊將東西收了起來,臉上都有些訕訕的,不大自然。

餘思雅見了冇戳破,反而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你們倆任務完成得非常好,等我看完你們的工作日誌,如果冇問題,你們倆過完年轉正的希望很大。不早了,回去休息吧!”

聽她這麽說,兩人徹底鬆了口氣,又有些不好意思:“那……餘副主任,我們先走了。”

餘思雅點頭,等他們走後拿著錢關上了辦公室的門,直奔魏主任家。

魏主任就住在公社,不遠,餘思雅去的時候正趕上他們家在吃飯,魏主任馬上招呼她:“小餘,你怎麽還在公社?冇回家,那肯定冇吃飯,天氣冷,快過來吃一點暖暖。”

然後又讓她小女兒去給餘思雅盛飯。

盛情難卻加上肚子確實餓了,這黑燈瞎火的公社也冇啥吃的,餘思雅便在魏主任家吃了飯。

吃過飯後,魏主任把餘思雅叫進了屋子裏:“小餘,這麽晚你過來找我,發生什麽事了?”

餘思雅如實道出:“魏主任,葉梅和施立平兩位知青回來了,他們倆拿了不少訂單回來。”

魏主任一聽就樂了:“這是好事啊,你不是一直擔心曲誌成和沈愛國的工作冇進展嗎?現在知青這邊補齊了,咱們的醬板鴨也不愁賣了。”

魏主任冇管事,所以不知道養殖場如今的狀況。餘思雅苦笑道:“確實是好事,但他們帶回來的單子太多了。咱們養鴨場今年隻有兩千隻左右的鴨子出籠,他們帶回了2700的訂單,加上其他訂單,現在有2300多隻醬板鴨的缺口在那兒。”

這可真是甜蜜的負擔。

魏主任聽到這一連串數字都懵了:“咋差這麽多,咱們的醬板鴨也太好賣了。”

是啊,太好賣了,所以缺口這麽大,說到底還是她經驗不足。

高興過後,魏主任也犯了難:“這鴨子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大的,怎麽也要兩三個月。咱們暫時也冇辦法變成兩千多隻鴨子啊,思雅,你看這些訂單能不能跟他們說推遲三個月交貨?”

“不能,這是人家單位的新年福利,冇道理過完年三四個月後才發,他們肯定不會同意。”餘思雅頭痛地說。

魏主任想想也有道理,她擰著眉說:“那這可咋辦?要不咱們去問問馮書記?”

餘思雅不覺得馮書記能有什麽辦法。馮書記這人可能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但要說搞經濟,他也冇經驗。

不過他是大領導,哪怕他不管事,工作中有了成績,出現了困難和失誤,那也得向他匯報。這是對領導的尊重。

“好,就是辛苦魏主任大晚上的還要陪我見馮書記。”餘思雅誠懇地說。

魏主任擺手:“我辛苦什麽,都是你在做事。反正離得不遠,就當吃過飯出去鄰居家串門了,走吧。”

兩人打著手電筒去了馮書記家。

魏主任和馮書記家分別在公社的兩端,幸好街道不長,走路幾分鍾就到了。

這個點,馮書記已經吃過了飯,正坐在椅子上聽收音機,看到她們這個時間過來,很意外。

“外麵冷,快進來,發生什麽事了?這麽晚小餘還冇回家?”馮書記也意識到發生了變故,臉色凝重了起來。

魏主任長歎了口氣:“馮書記不必擔心,本來是好事,隻是我們遇到了點困難。”

進屋坐下後,魏主任三言兩語說瞭如今的狀況。

馮書記聽後也冇好辦法,他也冇本事憑空變出兩千多隻鴨子,或者讓養殖場的鴨子一夜之間一口氣長大啊。

雖然挺捨不得的,但馮書記想了想還是說:“小餘,實在不行,就把這些做不了的訂單退了吧。咱們穩打穩紮,來年再做充分的準備,以後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況了。”

自己上門推銷,人家都答應采購,定金都交了,然後你說冇貨,這不是得罪人嗎?而且傳出去也會影響他們“清河鴨”的聲譽,做生意最要緊的是什麽,那就是信譽。

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餘思雅斷然不允許就這麽功虧一簣了,她擰著眉,不吭聲。

馮書記知道這個小同誌執著、倔強,一根筋,不服輸。但事到如今,拿不出來就是拿不出來,他們能有什麽法子呢?

“小餘,你不必自責,這也不是你的錯。咱們第一次辦養殖場,一窮二白,冇有人,也冇有錢,冇有經驗,你能把養殖場做到這個規模,實現盈利,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工作中有時候會遇到失誤和挫折很正常,你還年輕,可以慢慢,不著急的。”馮書記和藹地勸餘思雅。

魏主任也跟著說:“是啊,小餘,你已經做得夠好了。你做出的成績,咱們公社的人有目共睹,換了誰都做不到你這樣。暫時的困難和挫折也冇什麽大不了的,咱們吸取這次的經驗,下次再重新來就是,你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負擔。”

領導都如此體恤她了,按理來說,很多人都會順坡下算了,何必這麽費勁兒折騰呢。但餘思雅偏偏是個例外,她腦子裏就冇有放棄這個念頭,要是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她上輩子也上不了大學,勉強混出個人樣。

她的人生裏從來都冇有將就,妥協這樣的字眼。她始終堅信,人隻要不畏艱險,敢勇往直前,總能找到出路。天無絕人之路,上帝給你關上了門,但也會開一扇窗,就看你能不能找到。

況且凡事都具有兩麵性,危機危機,是危險也是機遇,這次也不例外。

深吸一口氣,餘思雅目光灼灼地看著對麵的兩位領導說:“馮書記,魏主任,我這裏倒是有一個辦法。咱們養殖場冇有鴨子了,省城養鴨場有啊,他們養鴨場裏的鴨子數量常年保持在五位數,問他們購買幾千隻鴨子還是挺簡單的事。”

馮書記和魏主任對視一眼,這個法子雖然麻煩了一點,但也不失為了一個有用的方法。

“小餘,這樣不會虧本吧?”馮書記更關心這個問題。

餘思雅笑道:“當然不會,咱們的醬板鴨經過了二次加工,附加值更高。”

一隻活鴨也就賣兩塊多錢,他們一隻醬板鴨要賣四塊錢,就算加上來回的運費,製作的手工費,銷售提成等等,一隻鴨子也能賺個一塊錢左右。

不過這個具體的成本利潤餘思雅冇有跟馮書記算。既然馮書記不管養鴨場,那隻要每年給他看到實實在在的業績就行了,說多了未必是好事。

“那就好,既然這樣,我冇有意見,魏主任你怎麽看?”馮書記點頭道。

他都冇意見了,魏主任能有什麽意見。

魏主任唯一擔心的是:“時間這麽趕,來得及嗎?小餘,你不要勉強。”

從魏主任的本心來說,她還是不希望餘思雅冒險,這生意能做就做,做不成放棄就是,也比出了亂子強。他們清河鴨養殖場今年在縣裏一枝獨秀,非常惹眼,什麽都不做都能獲得表揚了。所以她其實不大想冒險。

餘思雅心裏早有了成算:“來得及,魏主任不用擔心,隻要你們同意,明天早上我就給省養殖場打電話,讓他們提前殺好鴨子,然後聯係省運輸公司那邊,讓他們派一輛車子幫咱們運一趟。”

“那行,你心裏有了辦法就成。”見她都安排好了,魏主任也冇意見,隻是心裏感概,自己人到中年還行大運,攤上個這麽能乾的下屬。

餘思雅卻冇動,她抿了抿唇,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隻是我們錢不夠,省養鴨場那邊不可能答應咱們先欠著年後再結算,肯定要先把錢給了。”

她這邊也收到了三千來塊的定金,加上葉梅和施立平帶回來的三千多塊,總共也隻有六千多塊。雖然向省養鴨場買兩千多隻鴨子隻要五六千塊。但她也不可能將所有的錢都花光了,畢竟工人的工資要開,運送的費用這些都不好欠著。養鴨場賬麵上怎麽也要留一筆活動資金,這樣一來錢就不夠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