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因禍得福

-

可明武英殿大學士:薛國觀,就擬嚴旨責備明文經略:劉宇亮,前後兩次奏摺互相矛盾,還讓陛下決定下九卿科道商議,定明文經略一個玩弄國憲,大不敬之罪。

但明文經略還想繼續上奏疏辯,卻被六部尚書們一致商議應該去職回府中閒住。

再加上明吏科給事中:陳啟新、明兵科給事中:沈迅,也一起附議彈劾,最終明毅宗:朱由檢,隻能下令讓其戴罪立功,等把滿蒙聯軍趕出去再議。

卻不曾想劉宇亮竟主動上奏,要求去掉職位,此舉正中明武英殿大學士的圈套,因此才讓明武英殿大學士:薛國觀,代為〈內閣首輔〉。

2月11日,滿清揚威大將軍兼鑲紅旗多羅貝勒:愛新覺羅·嶽託,此人之前得罪過滿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又在劫掠濟南府時身負重傷,待撤到順天府薊州玉田縣附近時,就被明軍追擊而來。

身旁親信竟被滿清將領故意支開,導致其在軍營內被明軍擊殺。

隨後滿蒙聯軍繼續北逃,進入永平府遷安縣選擇繞開直奔冷口關長城而去,但卻在興州右屯衛遭到了明保定府總督:孫傳庭,設下的伏擊導致滿蒙聯軍驚慌不已。

又連忙北撤入冷口關長城,卻不料出關之前也被冷口關長城明軍打了一個伏擊,兩次斬殺了數百滿蒙聯軍,均取得了小勝。

事後明保定府總督在驅除韃虜出關後,便不再追擊而是下令班師回朝,一路上均得到了州府縣衛所軍民的歡迎,風頭一時很盛,頓時讓明兵部尚書:楊嗣昌,感覺非常不妙。

他特別害怕明毅宗會讓孫總督代替自己兵部尚書一職,畢竟前有盧督師這個典範在,所以眼下不得不防。

便假傳聖旨讓回京的孫總督率軍駐紮在通州三衛地區鎮守,暫時不得隨意進京。

2月20日,滿清太宗為了緩解出關滿蒙聯軍的壓力,害怕他們回不來便親率八旗勁旅殺向大明帝國遼東都指揮使司鬆山堡,並在鬆山堡南台下紮營七處,將其廣寧中屯守禦千戶所城池團團圍住。

眼下這鬆山堡的指揮所內,正是明鬆山堡副總兵兼廣寧中屯守禦千戶:金國鳳,負責駐守城池,清軍在抵達鬆山堡之後,滿清太宗想要圍點打援的,主要是逼明廣寧中屯衛總兵:祖大壽,這個反覆無常之人出來活捉他。

但明毅宗也的確下詔命令明廣寧中屯衛總兵前去支援鬆山堡,而這明廣寧中屯衛總兵剛剛出兵,清軍就到了,因此明廣寧中屯衛總兵隻得跑去了寧遠衛駐守。

也讓滿清太宗所謂的圍點打援計劃泡湯了,眼看打援是不可能了,於是就從2月22日開始,一直到2月28日,清軍先後對鬆山堡發動了多次強攻。

而守將明鬆山堡副總兵則以3千人不到的明軍,進行對清軍反擊,英勇頑強的抵抗著清軍的進攻,並讓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首戰如此艱難,冇辦法滿清太宗一怒之下,便派人回國都盛京城內運來紅衣大炮27門、炮彈1萬發、火藥5百斛,開始對鬆山堡城池進行狂轟亂炸,連城樓上的堞都被炸燬了。

眼看對方較真了,明鬆山堡副總兵知道被動捱打是根本守不住的,就率領軍隊數次主動出擊,但均以失敗告終。

無奈之下明鬆山堡副總兵隻能命令將士們,連夜修補被敵軍炸燬的城垛,並且嚴防死守,任他清軍作戰勇猛,可數次登上城牆,都依舊破不了明軍防禦,均被明鬆山堡副總兵率軍擊退。

這下更讓滿清太宗無比憤怒,強攻不成、轟炸也不成,就命人在城南挖條地道,為激勵士氣,甚至當眾宣佈道“女真語:有能穴地以火藥崩潰者,城破時為首效力,及運送火藥之人,無主者賞而授之以官,奴仆則賞以人牛,準離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員,照先登大城例升賞,協同穴城兵丁,視其出力多少,以資賞賚。”

在此激勵上清軍埋藏的炸藥悉數在鬆山堡城外爆炸,但依舊被守城明軍擊退,讓清軍進不得半步。

幾次試探一下滿清太宗,隻能聽從漢官投降派的建議,對明鬆山堡副總兵進行誘降,但卻直接被明鬆山堡副總兵給嚴詞拒絕,反而還其大明建奴反叛軍投降,氣得滿清太宗牙癢癢。

雖然想儘了各種辦法,但是在明鬆山堡副總兵的嚴密部署之下,滿清太宗始終也冇有攻破鬆山堡城防。

3月初9日,滿蒙聯軍來到漠南蒙古青山口,在此地瓜分從大明帝國處掠奪來的物資、人口,隨即便分道揚鑣,返回大清國都盛京城。

3月26日,明毅宗召集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鄭二陽,於養心殿平台處詢問練兵措餉之事,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就回答道“臣初到南直隸揚州府揚州衛時,各營均設有官兵,向來以相沿虛冒,臣刻意簡練,有一額即求足一兵,隨時操練,所以防寇二年,不請一兵一餉。”

明毅宗就說“此一方事,謂天下如何?”

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回答道“大抵額設之兵,原有額餉、但求實練堪用,則兵不虛冒,即核兵即足餉,若兵不實練,雖措餉亦無益。”

接著明毅宗就問“何以練兵?”

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答道“臣所見隻以左右參將、遊擊將軍以下官員操練。”

不知所措的明毅宗又問道“如何操練?”

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答“如;左右參將、遊擊將軍選拔千人、千總與把總選十百,責按兵法。”

可是明毅宗卻問道“不知愛卿打算如何措餉啊?”

誰知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就說“關於措餉之事,諸臣條陳已十分詳儘,關鍵是得其人,如鼓鑄得人,利歸公害,否則在私室。”

深知江南官員不肯輕易拿出餉銀,明毅宗便發愁道“近來各地災傷乏餉,該如何處置?”

這下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答道“可裁不急之官,亦可節省開支,如揚州府有催餉主事,不如由揚州府巡按催辦。”

可明毅宗卻說“催餉主事非為定例。”

卻被明淮揚兵備道左參議仗義執言道“臣見殘破州縣,如;北直隸保定府慶都縣、真定府欒城縣,眼下急宜下寬大之詔,以收拾人心。”

隨後明毅宗納其言。

3月28日,待北直隸以及山東承宣佈政使司各州府縣衛所上報訊息後,結果官員覈查此役明軍失陷城鎮多達六十餘座!

是役讓滿蒙聯軍入關半年時間,深入大明腹地二千多裡,攻佔一府、三州、五十五縣、二關,斬殺明總督2人、守備以上將吏百餘人、俘獲人口四十六萬餘、黃金四千餘兩、白銀九十七萬餘兩。

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財產損失,更是無可計量,因此明毅宗傳令明兵部尚書:楊嗣昌,召集文武諸臣商議丟失城池以及臨陣脫逃、怯敵不戰之罪。

4月初9日,由於大明帝都北直隸順天府紫禁城內城浚濠,寬五丈、深三丈,因此明工科給事中:夏尚絅,奏陳道“連年胡騎入犯,皆藩籬失守,門庭無恙,若使塹水足拒,則去冬長驅如;北直隸順天府通州三衛、濟南府德州衛與德州左衛、滄州與滄州守禦千戶所、濟南府濟南衛,其為廣川巨津更多,而揚鞭飛渡,如入無人之境,則控扼隊要,是在人不在險之明證,今擲此百萬於水濱,不如移而用之於岩疆,防禦要害,使胡騎不敢入。”

得到明毅宗審批。

到4月15日,滿清太宗眼看對於鬆山堡攻守兩難,便轉而回去攻打廣寧中屯衛與廣寧左屯衛城池,但是依舊遭到了明軍炮火狂轟亂炸,還差點變他父汗身負重傷,因此無奈之下隻得選擇撤兵。

事後捷報傳入京師,明毅宗聽聞訊息後,大喜過望連忙任命明鬆山堡副總兵兼廣寧中屯守禦千戶:金國鳳,為、升任[寧遠衛團練總兵]。

而對於滿清太宗來說,此次出兵非但冇能攻下鬆山堡以及廣寧中屯衛與廣寧左屯衛,反而還讓清軍傷亡慘重。

在清軍撤退回國都盛京城之後,滿清盛京城內的官民們得知軍隊大敗而歸,大將數人還被明軍擊斃,因此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樂之色,城外遠處,坊曲之間,哭聲徹天。

不過明軍這邊也不怎麼好,雖然二次打退清軍取得了勝利,但鬆山堡的守軍也同樣傷亡慘重。

更何況滿清太宗戰敗後,勢必不會善罷甘休,故此朝廷在為明寧遠衛團練總兵兼遼東都指揮僉事:金國鳳,加官進爵的同時,也迅速調兵遣將,為其補充兵力。

5月初1日,明兵部尚書與群臣們經過統計損失後,上奏稱“守邊失機、殘破城邑、早失陷藩封、失亡主帥、擁兵觀望。”

於是以明薊州總鎮監軍道:鄭希詔、明昌平州監軍道:孫茂霖、明順天府巡撫:陳祖苞、明保定府巡撫:張其平、明山東總鎮巡撫:顏繼祖、明薊州總鎮總兵:吳國俊、明薊州衛總兵:陳國威、明山東總鎮巡撫:倪寵、明援剿總兵兼寧遠衛指揮僉事:祖寬、明援剿副總兵:李重鎮,及其他左右參將以下級別將領與官員,乃至州縣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論死,被貶削者為數更眾。

僅有部分官員以及將領因有背景,且朝中有官員求情才免去一死,改為罰俸一年作為懲罰。

6月23日,明毅宗因北部戰事加重,便決定抽調各鎮精兵,復加征〈練餉〉,由明兵部尚書提議稱;萬全都指揮使司宣府鎮、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府、陝西都指揮使司延綏鎮、寧夏七衛、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甘肅總鎮、固原衛總鎮、臨洮府、遼東都指揮使司、薊州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