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推而廣之

-

趁著朝廷出海的這波熱度,百姓們對府衙的訊息打探積極之時,人工孵化雞鴨和地龍養殖法、地龍養殖雞鴨法,被朝廷典牧署的官員們在全國推廣開來了。

各府各縣的告示裏寫得明明白白:朝廷出錢,先給各府各縣建孵小雞鴨的火炕,還有教授大夥兒搭建地龍養殖池,歡迎百姓們前來學技。

冇有水泥鋪地的,挖的泥坑底下多用大錘子捶捶,等它夯得結結實實的,地龍也跑不出去。牛糞不多,樹林底下的腐土還能找不來?

讓大夥兒先把地龍池修起來,等地龍養活後,今年凡是不逃荒做流民的百姓,就可憑藉戶籍,一人免費領一隻小雞或小鴨,順帶的還可以領到夠小雞小鴨十日吃的米糠。

大梨村的村民們,比起很多莊戶的日子都過得強,因為在京城附近,也算得上領到這個福利的第一撥人。他們得的訊息快,加上去圍觀過胡老爹的地龍池,一家隻用三五日就能刨一個大坑出來。

而且他們所在縣,建的孵化坊,就放在大梨村,主管張氏,皇帝親敕的七品孺人。張氏帶著三兒媳婦錢阿蘭,把孵化的活兒張羅得明明白白,孵化率吊打所有人。

這日,大梨村村長正組織本村村民排隊,他的聲音洪亮,底氣十足:

“我說,大夥兒不要一窩蜂的推攘,這小雞小鴨崽又跑不掉,拿好你們的戶籍和籮筐,皇恩浩蕩,人人有份。”

“村長啊,當真還給咱米糠啊?”小老百姓,隻要是免費的,半分的好處都不想放過,況且這可是米糠呢。

“當然給啊,不過,隻夠吃雞鴨崽吃個十日左右的,你們可別拿回去自個兒煮著吃了啊!雞鴨太小,還吃不了地龍,得養幾日才行!”

村長的擔憂不是冇道理的,全村這麽大,總有些好吃懶做的,他都怕這些不要臉的,小雞仔都給吃咯。

他那會檢查村民們修的地龍池的時候,有好幾家搞得很是敷衍,他都把這些懶傢夥給大罵了一頓,真不知好歹。

“放心吧,放心吧,村長!咱們村兒真還冇到那地步,肯定會把雞鴨崽養好的,這養大後吃蛋它不香嗎?”

再三確定有這等白給的好事,村民們這才踏實下來了。之前好多嫌棄兒媳生一堆丫頭片子的婆婆,這會也不嫌棄了,人口多的人家,能領到十來隻雞鴨。

能不費自家糧食,這養地龍也好,煮熟地龍也罷,不過就是費點工夫罷了。

而且這活兒,丫頭片子做起來可比小子強多了。要是真能用地龍順順噹噹的養活這些家禽,她們都樂意自己搭炕再多孵化一些出來。張孺人都願意手把手教他們孵小雞崽了,她們還能放過這等好事

除了免費送雞鴨崽,聽說朝廷不久後還會發放救濟糧,百姓們心安了不少,感覺日子似乎冇有那麽絕望,風風火火搞起了養殖來。

大梨村這裏不過是一個縮影,全大夏還有千千萬這樣的村莊,無一不被照顧到。百姓們感念朝廷的同時,也各種傳頌發明此法的張孺人,恨不得給她在家立長生牌。

他們除了費工夫,半點銀錢都不花,尤其聽說,這地龍吃了糞土後,再排泄出來的糞便,可是優質的肥料。雞鴨的糞便收集起來肥力也很好,要是明年蝗蟲不折騰,這莊稼肯定能多收不少。

想到這些,百姓們的念想更大了,看著毛絨絨的小雞崽們都能樂上半天,伺候得很是精心。

在養殖**順利推廣,並取得良好的反饋之際,遠在嶺南的塗司農給夏洪棣發來捷報。

“陛下,嶺南來訊息了。”成大總管跑得很急促,他知道自己主子等這訊息,可等了不少時日了,剛一收到就趕來報信兒了。

夏洪棣剛看完雞鴨推廣的奏報,又看到了這份雙季稻試驗成功的奏報,大熱天,不喝冰水都覺得解暑。

“這個塗司農還是太謹慎了,這雙季稻都長到一尺纔來匯報。”嘴裏說著怪罪的話,嘴角眉梢都揚了起來。

“陛下,這是雙喜臨門呐!”成總管適時的給夏洪棣捧場。

“朕總算能睡個好覺了!”皇帝高興,大夥的日子纔好過,最近後宮,除了坤寧宮,皇帝可哪兒都不樂意去呢。

“陛下,今晚,您”成總管摸了摸袖子裏被塞的大紅包,還得幫忙遞話。

“這樣的好訊息,朕當然要說與皇後聽了,你把今兒挑出來最好看的那對粉彩梅瓶給朕裝上,皇後最稀罕這樣的。”

成總管趕緊閉嘴,心裏忍不住的嘀咕:這心情不好,找皇後開解,這心情好,找皇後慶賀,難不成,這後宮得寵第一人,還是這年過三旬的皇後孃娘?哎喲喂,以後這等紅包他還是少收為妙,收了人家的好處,事辦不成可就不好了。

高皇後不知道總管太監的腹誹,這會和狗男人一樣高興,她的蠔油坊捐贈的海貨,已經陸續發往各府一段時日了。

地方官員不但免費發放海產品,還有各種海產品的食譜推廣,務必要教會百姓們這些海產品的花樣吃法。

從目前收到的反饋資訊來看,哪怕是內地冇有食用海產品習慣的百姓們,對這些海產品的接受度都頗高,有些甚至都表示如果價格不貴,他們都願意花錢購買。

這說明啥?說明這些海產品的可食用價值大呀!夫妻倆相互告知對方,自己收到的諸多好訊息,喜悅之情翻倍多。

“陛下,等這些雞鴨開始下蛋後,百姓們的日子就更好過了!”高皇後想到村裏家家的雞鴨滿院跑,小孩童撿蛋的快樂場景,都替他們高興。

“皇後啊,這回你的功勞也不小,冇想到,你那蠔油坊還能有這般大用的時候,朕這次能這般有底氣,蠔油坊當記一大功。”夏洪棣心裏得意,但是還不忘和皇後商業互吹,畢竟皇後也是真出了大力的。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陛下,臣妾乃一國之母,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好一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皇後,你看朕親自挑的這對梅瓶咋樣?今晚,朕再另外給皇後重賞!”

高皇後無語,隻得領賞謝恩了,瓶子倒是好瓶子,其他賞賜嘛嗬嗬!

青縣,因為有了幾個瓷磚坊,有數千人在作坊裏做工,帶動了縣城周圍的部分百姓都能掙到一些錢,而且今年不缺水,他們絕大部分還不至於,因為蝗災絕產就往外跑。

郝縣令推廣起朝廷新政策來,不遺餘力,用來孵化雞鴨的火炕和地龍池,一修就修了好些個,縣衙的人全都被他派到下麵的村子裏,給村民們念公告去了。

鼓勵村民們依葫蘆畫瓢,趕緊把地龍池修起來,不要耽擱免費領雞鴨和米糠。

縣衙請來學習這些技術的婆子們也很能乾,才兩個月時間就孵化了上萬隻的雞鴨崽,上下遊村兒有幸成為了前幾批受益人。

當兩個前兒媳,江來娣和牛大妹在排隊領雞鴨之際,聽到了村民們正在議論,發明孵化養殖之法的,居然是她們那個前婆婆,現如今的張孺人。兩人表情晦澀,隻能低頭充耳不聞。

“咱們這位張孺人可不得了,聽說,朝廷的典牧署官員,都是照著她家學會的呢,如今免費把這些法子教給咱,這是何等氣魄啊!”

“嘿嘿,誰說不是啊,要你我有這手藝,肯定是悶聲發大財的!”

“所以,朝廷纔給了她這封號嘛,這下,不但見官可以不跪,家裏的後輩也沾光喲,走出去,老有麵子了!”

“那你現在也能沾光,這張孺人可是咱們青縣人,以前就是大峨山的,要說親戚嘛,人家可還是忠勤伯的嶽母呢,看見冇?那兩位的前婆婆!”

“你說那兩個是不是瓜婆娘,放著有能耐的婆母不巴結,如今跟咱一樣,領起了救濟品。”

“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個和野男人跑路的時候胡家還冇發達呢,一個可不是被人家攆回來的嘛,想抱大腿也抱不了咯!”

“哈哈哈,換我,怎麽攆也不走,我就抱著前婆婆的大腿哭,哭著求她”

村民們說得熱鬨,胡家的恩恩怨怨可是村民們議論經久不衰的話題。這回領的這些好處百姓裏,可能也就這倆前兒媳,領了雞鴨還不會念張孺人的好咯。

莊稼被毀了,蝗蟲到了死亡季,百姓們慌忙的種了一季菜蔬,秋蘿蔔和秋白菜也能當飯吃,隻要不缺水就不愁活!

這用水泥修築的河堤,還有被疏通淤泥的河道,發揮了重大作用,至少秋季種下的菜種,還真是活得不錯的。

他們冇事乾的時候,就各處挖地龍。小雞鴨的米糠吃完後,他們挖來的地龍也派上了用場,吃不完的就養在坑裏,菜葉子也切碎了,吃完地龍再吃點菜葉子,居然還長得很好。

火炕孵蛋,他們必須學會了,冬日的蜀地也是下雪的,偶爾都還能凍死個人,聽說這火炕隻要燒些柴火,能暖和一晚上,一炕兩用,盤它!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