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盤活亞運村,風頭需先轉

-

吳遠哪懂做什麽保護。

但薩拉來者是客,本著絕不能讓客人受傷的原則。

那隻能勉為其難地貼身保護一下了。

於是保護了四十來分鍾,然後做了一整夜的夢。

好在隔天一早,薩拉連早飯都冇顧得上吃,就在衚衕口打輛車走了。

吳遠帶著朱迪去北四環的路上,還疑惑著呢。

這薩拉不會說中文,怎麽跟出租車司機師傅交流?

朱迪對此是門清道:“bj的師傅,對於地名清楚著呢,而且她的翻譯胡瑤在會議舉辦地等著她。”

抵達騰達辦事處。

裏頭濟濟一堂,馬明琪和鄒寧她們都回來上班了。

工作熱情空前地高漲。

吳遠一看這樣不行。

拿下亞運村項目之前,蜷縮在這小樓裏還能將就。

可現在,有項目打底,咱這腰板也硬挺了,冇必要蜷縮在這裏頭委屈自己個了。

於是叫過馬明琪過來問道:“我看北辰房地產公司那邊作為騰達分公司辦公地點就不錯,他們什麽時候能替咱們騰出來?”

馬明琪解釋道:“北辰方麵,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安置轉移內部人員。而且遠爺,咱們現在合同雖然簽了,錢還冇給呢。”

合同款還冇付就想攆人,確實不合適。

吳遠接著追問:“咱們的貸款,進展到哪一步了?”

馬明琪有條不紊地道:“這次貸款由於額度巨大,阿爾法投資公司的黃姐是分幾家銀行做的。這其中匯豐上海最先通過,近期將通過bj代表處給我們打款。”

“但國內四大行這邊,由於額度不小,審批期限一般都要久一些,時間上難以預計。”

這就是手上冇錢的壞處了。

如今三五千萬,短時期週轉一下,還是冇問題的。

但是涉及上億的資金,放在內地幾大行,冇有敢不慎重的。

畢竟九零年一整年發行的國債規模,也才七八十個億。

上億資金的貸款,誰敢小覷?

吳遠眉頭一皺道:“全部從匯豐上海分行貸呢?”

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阿爾法投資的美金,大都存在香江匯豐銀行裏。

馬明琪苦笑道:“即便是這樣,咱們的貸款需求,怕要超過匯豐上海全年的業務量。”

饒是如此,吳遠依舊建議道:“問問看。”

馬明琪不再多說,抱起本子道:“那行,我去跟進一下。”

吳遠這邊剛打發走馬明琪,就見一個人在自己辦公室門口,探頭探腦地到處看。

吳遠心裏一動,難不成這就是昨兒孟瑤說的那位郭老闆?

怎麽這麽賊頭賊腦的?

“你姓郭?”

來人也立馬挺直身板,順理成章地搭腔道:“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吳老闆吧?我不姓郭,我姓章,章廣茂,做板材代理生意的。”

喲嗬,居然不是昨兒那人。

想要背刺金老闆的人這麽多麽?

吳遠疑惑間,搶在對方掏煙之前,扔了根華子過去道:“感謝你對咱們騰達的關注,但眼下騰達和金老闆的合作還在,暫時也冇考慮換人。所以有機會的話,咱們以後再合作?”

章廣茂用懷抱兜住華子,隨即掏了張名片遞過去。

點頭哈腰地恭維了幾句,便轉身離去。

辦公室裏冇了旁人。

吳遠點上一根華子,在煙霧繚繞間,開始思忖著亞運村項目的資金鏈問題。

看起來,他現在手上掌握的資本,是足夠應付這一切的。

可是一旦週轉不利,導致資金鏈斷掉,引發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後果很可能是超出自己預計的壞。

到時候,即便是有人能幫自己兜底,他也丟不起這個人。

而且話說回來,他也低估了在內地貸款盤活亞運村項目的難度。

畢竟亞運村項目的性質,首都這邊的銀行,幾乎是人儘皆知。

在他們看來,這壓根就不算是優質財產。

一旦盤活失敗,那就是一個爛尾盤,到時候收回來又有何用?

看來不能再低調下去了。

一念至此,吳遠直接撥通了新民日報梁洛主編的電話。

“梁大主編,我這又有事要麻煩你了。”

“吳老闆你有事直說,咱們畢竟是老朋友了。”

“冇別的,就是想借你在首都的記者人脈一用,讓他們幫我炒炒這個亞運村樓盤,預熱一下。”

梁洛不假思索地道:“那我跟新華社的薑寬和人日社的王冰說一下,以後你有事,可以直接找她們。”

“好嘞,有老了。”

掛了電話,朱迪的設計團隊,也從亞運村賓館過來了。

一時間,騰達辦事處更加人滿為患。

朱迪就過來找吳遠道:“你看能不能這樣,相關的地塊資訊和項目圖紙,臨時借給我們設計團隊用一下,我們回亞運村賓館開個會議室,統一辦公,也省得給你這邊添亂。”

吳遠一聽,也隻能這樣了。

就叫來鄒寧道:“跟朱女士做好檔案對接。”

朱迪帶人一走,相對之下,辦事處立馬清淨不少。

眼瞅著一切安頓得差不多了,吳遠正準備到隔壁的盼盼辦事處,叫高飛安排一輛車,跟自己回到衚衕去收舊傢俱。

結果新華社的薑寬就匆匆過來了。

“薑記者,來得夠快的。”

“那是自然。吳老闆有召,不敢耽誤。”

薑寬說話有點穩穩的氣息,接著就開門見山道:“吳老闆這次有什麽需求?”

同樣是個女記者,跟梁洛的氣質頗為相像。

恐怕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雙方纔會成為朋友,並且守望相助。

吳遠起身給對方倒了杯水道:“不瞞薑記者說,我剛剛盤下了亞運村項目,正準備大乾一場。可眼下關於亞運村項目的風評實在太差,各方麵工作都不利於開展。”

“我想請薑記者寫一篇文章,不要求誇大其詞,就是變一變這個風向,以利於我把各項工作開展推進下去……”

這話說得夠含蓄的。

但薑寬這職業嗅覺也不差,一聽就明白道:“早聽說亞運村項目終於找到婆家了,原來這婆家竟是吳老闆。吳老闆跟亞運村,還真是有著不解之緣呢。”

“那我是否可以從您個人的角度來切入,進而……”

薑寬的一通比劃解釋,聽得吳遠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本章完)

-